Chimenda是我们实验室新来的博士后,斯里兰卡人,和印度相当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。人长得跟印度人一模一样,说英语也一样的大舌头。
本周周五,他将回到University of Iowa进行博士论文答辩,今天下午五点,他给我们小组的人做了一次演练。
然后,我的结论,就是:他真可怜。
整个ppt的制作首先就毫无章法,思路混乱,连基本的outline目录页都没有出现,让听众很多时候不知所云。
其次是他的实验数据随机性过强,很多研究是一种一拍脑瓜就做了,没有线索,没有原因。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。
然后是一些基本的问题,比如三价铁离子居然连加号都没写。要知道,这可是博士论文答辩,这种简单的错误,一个国内的高中生都可以轻易看出来。
所谓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我也要引以为戒。干一行精一行,既然我现在做的是电化学,那我就要精通。
另外,今天问了Barton关于做我去做实习的一些想法。他要求我在明年夏天以前必须提交论文初稿,否则他不会让我去参加实习,而且他要求我的实习工作必须和研究工作相关。并且,他说只能在第二年暑假期间。他还说,我现在可以提交我的简历。
其实,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了。26号Genetech的实习申请就要截止了。今天得到答复,我就可以开始申请工作。实习工作对于我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。有没有过实习经历,和能不能在毕业后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,几乎就可以划等号。实际上,已经有无数的学长师兄们,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,如果我放任自流,会是什么后果。他们大部分人的情况是这样:平时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和中国人交流信息,对美国文化和人保有一种歧视的心态,将自己的生活与美国社会隔离。还有半年毕业时才开始担心工作的问题。等到招聘会的时候,西装革履的去投上自己的简历,然后就是等待,直到等得希望尽灭。然后逢人便说,都是因为身份问题,要不就是美国人歧视的问题,云云。
要走出这个宿命的怪圈,一是要放下防备,敢于和美国人交流,乐于学习他们的文化。二是要尽早开始职业规划,做到心中有数。自从上次参加一个workshop,自己总算是如梦初醒。
现在最大的瓶颈,想来还是英语。我必须在毕业以前达到本地人的水平,能流利的阅读各类报纸,轻松收看电视节目,和美国人的交流可能难以达到日常水平,但是职业范围的交流应该达到,并且要有一定的幽默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