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人的那些故事——太空堡垒卡拉狄加

image这是一部关于人的科幻剧集。

最早接触的科幻片,可能就是印象中的《霹雳贝贝》。简单的剧情,平常生活中的超能力,一些大人和小孩的冲突。在咱天朝,不正经的片子,观众群永远都是瞄准低龄儿童。

后来,有了《终结者》,《星球大战》这样的引进的片子。超大规模的投资,让人炫目的特效,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电影工业的实力。不过,这样的片子,限于篇幅,常常都是很简单的正反二元的剧情。一个很坏的坏蛋,不过一般都很酷,然后把正方痛扁至奄奄一息之际。随后正方绝地大反击,反方终于从猛虎变成Hello Kitty,剧终。

直到有了这部《Battlestar Galactica》。

剧情一开始就把人类逼近绝境。12个以星座命名的人类的殖民星球,被机械文明Cylon摧毁,幸存者5万人左右,开始了太空中的逃亡。他们的目标,是一个叫做“地球”的家。

这五万人,分散在一个类似于航母编队的星舰编队中,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。有军方,有政府,有民生,甚至有矿工。形形色色的人,故事主要在他们中展开。

故事非常精彩,亲情和友情,忠诚与背叛,民主与独裁,科学与宗教,都一一涉及。不过,总体基调偏暗,以一种非常阴郁的口吻讲述了这些故事。但也正式这样,才会感觉到科幻片里很少见到的严肃性。

里面的科幻元素,被导演恰到好处的处理,成了支撑剧情的陪衬,而不是主演。人的表演,才是该剧的灵魂。后来看演员表,发现里面有好几个奥斯卡奖都有提名的老戏骨。看来剧组对此是早有心计,把人放在了第一位。

不过觉得大结局还是粗糙了一些。居然一堆说着英语的人,是我们的祖先。虽然知道是扯,但总不能瞎扯吧?

《老男孩》的青春

青春这个词,会让人想到什么?

懵懂,简单,阳光。会有些梦想。闭上眼睛的那个夏天,嘴巴里面嚼着的大大泡泡糖,耳朵里面飘来的《爱拼才会赢》,还有玩游戏红肿的眼睛。

一直都很希望看到一部给我们80后的片子。念叨了很久,总算是在2010年的这个夏天,等到了。

就是这部《老男孩》。

有限的时间,40多分钟,很简单的剧情,但是它确实写了我所熟悉的那些生活。我相信,会有很多人听到里面弹唱起《小芳》的时候,激动得尖叫起来。开头5分钟,这样的让很多80后熟悉的镜头还有很多。也就是这5分钟,让我看到了这个导演的诚意。

理想与现实,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演绎。而属于80后的故事里,很多人做的梦,会关于Michael Jackson。王小帅的舞步,像极了初中时候,在那个破败教室里,两个姓范的和姓余的粉丝课间10分钟的疯狂。而属于80后的现实,就是属于整个中国的当下的现实。大学生就业,房价,贫富,伟大的GDP,还有在笼中被豢养的女孩。《老男孩》的力量,就在于它能够在经过半小时的铺垫以后,在最后的5分钟里,在一首MTV的镜头中,把这些理想和现实浓缩后,以一种极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歌声中,片子结束了,但属于80后的故事还要继续。歌词里,有一句,可能很多人看了都会回味的一番,也作为本篇结语:

那时的梦想实现了吗?

孤独的温柔一击——《在云端》

很巧合,实验室师弟和老板都跟我推荐了这部片子。蓝光碟租回家,周五晚上,放松心情,阅毕却又感慨万千。

非常佩服编剧的功力,能够把美国悲凉的经济状况作为原料,加工出一盘关于婚姻,感情,家庭和人生的三菜一汤。菜品并不华丽,每个人都吃得起。影片没有过多的包装,没有数不清的电脑特技,没有很多背景音乐,就靠着演员来撑起一出出的戏。

有几个非常经典的段子,一个是公车上克鲁尼和小跟班Kendrick的谈话。Kendrick问克鲁尼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结婚。克鲁尼却直接反问婚姻的意义,直把Kendrick弄得哑口无言。不过,后来克鲁尼的妹夫结婚前怯场时,小屋里两个人的谈话,又是克鲁尼,很简单的一句话,给出了一个答案:

孤单难过的时候,有个伴儿,总是要好些吧?

可不是么?

一个母亲的坚持——《换子疑云》

之前只看过安吉丽娜茱莉的古墓丽影和刺客联盟这样的动作片。觉得此人扮酷还可以。没想到这部换子疑云,性感美艳的她,居然也可以如此的出彩。剧情非常对我的胃口,到了最后还是意犹未尽。仔细一看,居然还是伊斯特伍德的导演,不得不佩服。想来上一部《老爷车》也是味道十足,看来以后伊斯特伍德的片子可以免检了。
《换子疑云》优点很多,主要有两个:一是故事好,一环一环慢慢展开,不会觉得疲乏。二是剪辑风格我很喜欢,没有太多背景音乐和镜头切换,就把镜头对准人物,让我们观众入戏的去品味。

呕血的《白鹿原》

看了《白鹿原》,陈忠实在97年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名作。讲的是陕西关中平原上,整个民国时期的故事。

“呕血”,这是以前偶然看到过的一个评价。看过这本书,明白了这种“呕血”的感觉。《阿甘正传》也是讲一生,但它告诉你,呆子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,可以和美国总统会面,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。《活着》也是讲一生,甚至同样是讲民国,但是,它就只是一味的述说悲苦,甚至发出“就得活着”这样的无奈的嘲讽。《白鹿原》显然超越了这两者,一方面它也是苦,甚至就是血泪,甚至是毫不讳言的屎尿,比《活着》更加赤裸裸的把那个时代的荒唐无奈硬生生的放在你面前,甚至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;但另一方面,它有希望,有一种民族的精气神。它让你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能够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。

翻看了一下新闻,看到居然有电影,不过在我看来,《白鹿原》是不可能搬上银幕的,因为它太龌龊,太血腥,太低俗。影史上可能只有《索多玛120天》这样的片子敢拍成这样。而没有了这些分量的《白鹿原》,去表现那些一闪而过的精气神,那些精气神也就成了无缘之木了。

看完了《解放》

今年真是红色献礼剧飘红的一年。虽然不是党员,但也就着这股风让自己根正苗红了一年。从《潜伏》,到《人间正道是沧桑》,现在又是《解放》。接下来下周又是国庆阅兵,不久又是《建国大业》。
《解放》这部戏,可取之处与其不足之处都一样明显:
它得意的笑……
演员众多,时间跨度极大,事件众多,但是事件组织有条有理,把整个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,看后对于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。而且,就着红色年份,上演红色大戏,容易引来收视率。唐国强的表演可圈可点,采用普通话更易于表现人物性格。


它沮丧的哭……

唐国强好,不过其他演员陪衬的成分就显得重了些。除了毛泽东,其他的人几乎很难让人留下印象。片中多次使用《三大战役》的影像资料,让很多观众颇有腹诽。说教的成分显得非常严重。每次都是恩来说一段目前战况,主席再来分析。一两次也就还好,但老是这样,难免单调乏味。刘劲每次在和主席说笑的时候的那声笑总是让人觉得非常不自然,官腔痕迹太重。其他战士汇报战况,基本上也没有几个是在说人话的。动辄“一二三”罗列得头头是道。

我的心中还是颇有红色情结的。看完最后一集,“不易”二字还是冒了上来。一个成年人,自己可能生活不如意,混得也不咋样,但是他只要听听他自己父母对他的期望,知道他也是别人的信仰的时候,他也就会充满力量。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,现在它还有诸多缺点,很多的不足,但是看过《解放》,看到前辈们把这个国家作为自己的信仰,就会觉得自己心中亮堂了起来。毕竟,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