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晚是完了,观众挺多,蜚语自然就起来了。
今天早上在公车上碰到一个朋友,问她昨天为什么没去,她说今天要考试,没办法,然后说:“CSSA的那帮人办事效率也太低了,搞个什么星期天晚上,让人都没法去。”有意思,她并不知道其实我就是“那帮人”之一,算是直言了一把。实际上,本来定在了一个高中的演播厅,结果4天前突然告诉我们,决定不租场地给我们了,搞得大家极为被动。发疯似的找,最后才找到这个地方。
然后,就还是会得到这样的评语。
中午,另一个同学:“节目很一般嘛。”我虽然没有太多参与节目制作,这句话也不能说人家说得不对。但是如果往这句话的潜台词说,就是“我比较失望”。其实这有什么好失望的呢?大家都是出国留学的学生,时间紧张,能腾出时间给你准备节目,本身就已经实属不易,况且到了最后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拿。本次活动也没有收门票。搞这些,不就是为了大家聚在一起,开心一下吗?这样的话,要是被演员听到了会怎么想呢?
其实,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多了许多主观因素。首先之前西雅图的那次春晚让我有了比较,知道能办成这次的样子已经实属不易。另外,自己也在其中投入很多,对是那些一点力气都没出,又指手画脚的人自然是不敢恭维。
不过,排除自己的主观角度,作为一个观众,我想要的又究竟是什么呢?办一个晚会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是晚会是不是就是过春节最好的办法呢?就算不能全部都满意,那有有没有实现大多数满意呢?有没有其它更为可行的办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