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国内找MSU的房子——写给要过来读书的研究生(1.4版)

V1.1版更新: 更正Hidden Tree说明;添加Ashton lake,Arbor Forest和Apartment Rating说明;移除无用大图;

v1.2版更新:添加Arbor Forest个人review

v1.3版更新:添加Dover’s Crossing, Knob Hills和Trappers Cove更多说明

v1.4版更新:Trappers Cove, Colin Woods, Spartan Village更新

=====================以下是正文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最近有些国内的同学们要过来报道了。其它的问题都好说,就是房子问题有些让人提心掉胆。有了根据地,才能发展生产,这过来第一件事儿,自然也就是这个房子。这里把我所知道的情况总结一下,外加一些链接,您要是觉着有用,叫个好,我再接再厉。您要是觉着不好,还麻烦您说出个一二三,我必是有则改之。

Spartan Village
这个是校内研究生居住的首选。

地址是在学校西南角,离学校的距离在步行范围,而且这里的水电气网络都一个帐单全包,目前来说,2 bedroom每人每月$387,价钱也算不错。

缺点是网络不好,youtube在开学期间只能支持240p播放。现在放假期间稍好。而在学校里面,2M的感动下载可以很容易出现。其它校外居住地若安装comcast,上M的下载速度也不是梦想。房间很小,通风不错,但厨房在卧室和客厅之间,这个设计不好。有些房间会有蟑螂和老鼠,冬天要自己扫雪。

此处的另一缺点是,不好订。好东西就是去得快。目前,University Apartments宣布这个地方已经满员。

网址:http://liveon.msu.edu/universityApartments

以上网址就是信息很多,但没有申请链接。申请信息在这里:http://liveon.msu.edu/DocumentLibrary 最下方就是申请要用的pdf,但是也可以看到满员申明。

DTN management

这是MSU周边最大的一家租房公司。怎么个最大法的呢?看看它们的房屋分布就一目了然了:

http://www.dtnmgt.com/michigan-apartments/michigan-state-university/

注意打开的页面中的那个地图是可以拖动的。

DTN的房子大部分都在学校很近的地方,这些地方都有公交车直达学校。干脆给个公交图:http://www.cata.org/Schedules/tabid/57/Default.aspx 打开的页面中CATA system maps框中的东东是也。说一句,MSU的城市是East Lansing,它属于Greater Lansing Area,CATA则服务于整个Lansing地区。

DTN的房子大多在学校北面,这里美国本科生很多。可能会有些吵。

这么多选择,哪个好我不敢说,但我知道有朋友住过的:Cedar Village, Capitol Villa, Dover’s Crossing(这个也是鄙人住过的,就是远了些)。

其它的一些选择

Hidden Tree Apartments: https://hiddentree.residentportal.com/ 我朋友住过,尽管公交线路还是比较方便。那里冬天不包暖气,所有水电气网络不包,又贵又破(朋友的亲身体验哈),住那里的主要是有宠物的人。

Ashton lake apartments, ( http://www.apartmentratings.com/rate/MI-East-Lansing-Ashton-Lake.html) ,离超市步行距离。

Arbor forest : (http://www.apartmentratings.com/rate/MI-East-Lansing-Arbor-Forest-Apartments.html)。这个我也有朋友两口子住在那里。

以下来自Chloe友情贡献:

Arbor Forest 目前两房一厅一卫月租850刀包水包暖气不包电不包cable和网络。 缺点显然就是比较贵,还有离铁路比较近所以偶尔比较吵;优点是离学校很近,出行也方便(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),而且住满一年之后不用续约,随时要搬走都 可以(这点对graduate student来说很重要,因为毕业的时机没人掐得准,而大部分公寓都是一整年一整年的续签,没有灵活机动性)。这里的cable只能选择comcast or dish network, 不可以用directv,因为物业不想再装额外的卫星接收器了。 还有就是这里的物业服务非常好,有什么问题随时报修基本上当天就会解决,包括疏通下水道啊神马的。上次我们家马桶由于不明原因坏 掉,物业人员大周五的修到晚上八点诶。。。。。。不过我们家两只很乖的住户,没有什么大麻烦就是了。另外FYI这里的洗衣房在每幢楼地下室,两个 洗衣机两个烘干机,大部分时候都够用。。。。还有这里的领居都是graduate students或者有小孩的家庭,还蛮安静的。

Trappers Cove: http://www.edwardrose.com/PMS/prop.asp?p=f&propid=71&dl=trapperscove 这个地方是老油条研究生们的聚集地。原因:漂亮,大,舒适。但就是远。虽有公车直达,但自己没车的同学还是不要考虑了。

很不错的地方,很多中国人都住那儿。环境好,房子也比较新,价钱也好,总之就是啥都好。但是唯一一个缺点的就是他们家不能提前保证让你搬进去。通常要提前几个月申请,即便这样,他们也不能保证在你需要的时间给你需要的房子。-by Xiao

Trappers cove 房租便宜,但房间比较小旧,厨房很小,有些地方的一楼在半地下。管理人员态度恶劣。。。 – by Jingtao

 

Owen Hall:http://liveon.msu.edu/rivertrail/owen 这个地方其实是在学校里面了,也是学校的系统的一部分。这个地方的牛逼之处在于它不可以做饭,屋子有人为你打扫,但空间很局限。里面没住几个研究生,但是也有一朋友住得就是不想走的。要是你也不想做饭,不想打扫,可以忍受难吃的美餐,狭小的空间,家里又有大笔银子,这个地方还是适合你的。

Collin woods 东方店对面,交通比较方便。房间大,设计的比较合理,通风光照都不错。房租较贵。

找室友的那本经

家和万事兴。找到一个中意的室友,对于留学生活来说,重要性不亚于找到一个好老板。要念好这本经,可以通过这么几个地儿:

1. 国内一起找,一起申请。这个就不多说了。

2. 在cssamsu mailing list。这个是我们msu的华人的内部信息交流平台。http://list.msu.edu/cgi-bin/wa?A0=CSSAMSU 申请成功以后,你发的email,注册的人就都会收到。上面就有不少的找室友的信息。

3. 在allmsu。这个是美国人的msu信息交流平台。http://allmsu.com/home/ 上面有买卖东西,也有找室友什么的。不过要注意,那里主要还是小本。要是想挑战可以试试。

4. Knob hill:环境不如trappers cove好,整个社区相对比较拥挤,而且那个地方允许让养宠物,也许是这个原因,住那儿的美国人特别多。这个地方的2人间不是特别便宜,但是这儿有3人间,价钱还是很实惠的。离学校不用走高速 开车大概15min的样子吧

5. Dover’s Crossing. 和trappers cove浑然一体。不过感觉绿化就不如trappers cove做的好了,房子也感觉相对要旧一些,但是健身设施不错。这个地方有town house,就是有2层楼,地下还有个basement,童工一个月也就1000多点,所以如果已经成家了的,而且打算在这边待个几年的,建议可以住这种,会很舒服。

 

几条建议和常识

很多校外的房子,房租不会包括水电气和网络,一般来说,水电气单付的话一个月30,网络也会是30。

网络可选AT&T和COMCAST,它们的价格会有折扣。

有什么问题最快的了解方式是打电话。国内用skype就可以。而且可以当练练口语了。

apartment rating 的网站可以参考,里面的信息非常全面。

刚来的同学没有车一开始还是住学校近一些方便,以后有车了选择就会更多一些了。

苦逼的七月


七月是一个苦逼的月份。
去年此时,我去了Traverse City,再过一小会儿我去了黄石。当时,我写的博客里面还小小地梦想着,说,明年今日,我会在哪里,谁又会陪我去黄石。现在发现,这样的问题纯属多余,就如同讨论太监是生男还是生女一样,因为这个七月,我只能苦逼地写论文。

工作,论文,这些都是压力。其实压力挺好,没有压力,人就成了豆腐,还会贱贱地责怪自己为啥就不能更努力一些。而现在,实实在在的压力,能让我早上不赖床,下午不磕睡,晚上唱红歌。

老板渡假去了,两周。等他回来,七月已经过了一半。他说,他回来以后,我的论文应该已经写完了,应该就要约个答辩的时间了。

他的这些话让我想起一种光荣伟大的理想——共产主义。

——它的确是不太可能的。

我总有一种感觉,我觉得最后我会自己交学费,在这里再待上一段时间,才能找到工作顺利毕业。所以,看着老三天天在我面前耍他的Xoom,听着他天天催我买一个iPad,我就是不为所动。

又或者,还有其它未知的可能?今天刚看了一个Conan O’Brien的演讲,说其实失败会定义你的人生,而这种人生和你之前计划的肯定不一样,但是,那没什么,因为,只要你在努力,你就会精彩。

苦逼的七月,它也会非常精彩。

烧烤白皮书

昨天的烧烤活动弄得挺成功的,一是东西好吃,二是天气也不错,三是地方也好。事情弄完了总有些心得,就写下来,让大家也说道说道。

小学作文开篇,讲究三要素:时间,地点,人物。办烧烤会也可以循这个思路。

订时间:

提前三天最好。这个时候可以查好天气。同时,如果想用shelter的话,也有足够时间电话订座。

订座:

要烧烤,大致有三种地方可选。一是公园的shelter,要预定;二是公园的室外烧烤架,先到先得;三是任何地点了,不过要自带烤箱。

我们这次选的是第二个方案。不过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点的位置,下午四点的活动,我下午一点就过去了。先只是弄到了一个独立的烤架,桌子都没有。后来周围有一家人走了以后,才空出来了一个大桌,加上旁边的一个烤架。也算是借了一点小运气。

食物:

  1. 饮料:Pop,啤酒,还有白水。最好有一个保温箱,这样可以买冰制冷,让啤酒口感上佳。
  2. 开胃菜:沙拉。Tortilla薯片+Salsa酱。
  3. 肉:猪,牛,鸡肉都可以。切成小薄片以后,用竹签串起,再用各种酱汁过夜腌入味。我们这次用的酱汁有calbi,家常(用酱油,盐,味精调制)。这些都可以在Meijer这样的店里买到。
  4. 蔬菜:蘑菇(那种又在又圆的最好),青椒串在一起。
  5. 水果:西瓜,句号。

工具:

  1. 刀,菜板。
  2. 竹签,用来串食物。
  3. 手套,最好是实验室用的那种。
  4. 煤碳,本身浸过煤油的那种最好。如果没有,要买lighting fluid。
  5. 烧烤用品。包括夹子,刷子,点火器,还有oil spary,就是专用于烧烤的可喷的那种油。
  6. 进食用具,包括盘子,叉子,杯子,最好有个笔写下杯子主人。

就这些了吧。

圆桌,上菜,碰杯,侃大山

本来只是为明天的烧烤做准备,谈秀才当时也只是顺口一说:“那就晚上先到我家吃个饭,然后我们一起去买菜。”没想到,一进秀才家门,先是一阵扑鼻香,然后是满眼的饭菜。四顾一看,顿时明白了,原来是秀才的爸妈来了。

每次有同学的父母过来,我们这些平时的酒肉朋友们都会大悦,因为好饭好菜的招待,早已是一个不成文的传统。而且,家常菜才最是凸显地方特色的东西。而上一辈的人,多是家中烧饭好手。说到底,还不是为了把我们这些80后养大练出来的。

而这次,来自江苏镇江的秀才父母,让我领教了一回江浙菜的风味。

镇江有名的东西,自然就是镇江香醋。叔叔很会使醋,还有酱油,上来的菜,有两个炖肉,都是用几个基本的调料,就烩出了一种非常沁人心脾的味道。后来,叔叔还给我们讲解了这许多的酱油的不同用法。收获不小。

突然在想,以后要是工作了,没有了这种同学关系,是不是也会没有了这种同窗父母来的那种期待和惊喜?

我为什么喜欢兰辛东村

今天被人问起这事。说实话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,这里就码点字,总结一下。

都说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有感情,看来是这个道理。

06年秋天初来乍到的时候,我的脑子里,只有关于一个学校的排名,毕业后找工作是否容易,教授是否知名,等等。

那时的MSU,对于我来说,就是一种失望的结果,也是一种妥协的结果。看到这里的机房,教学楼,甚至天空和小河,都会不自觉地去和一个我半年前想像中的地方对比,然后是对眼前的一些失望,和对自己的失望。
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
斯巴达村的住宿区,让我们一帮人能够很容易的互通有无。大家住得近,晚上没事,摸到附近同来的朋友家里,聊上一会儿天,喝上一点酒,听着外面的火车飞扬面过,颇有一些壮怀激烈的味道。

后来有机会得以在学生会做事。真是眼界大开。一是有机会自己动手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,二是认识了很多朋友。这些朋友来自很多不同的学院和研究领域,大家之间的交流颇有趣味,也让我知道了其它学科和领域的人们思考问题的不同。其中我最喜欢,至今也念念不忘的一句:

“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死光了,对世界经济没有影响,或者,影响不大。”

说这话的,就是一位经济系的狂人。

MSU当然不能算是那种竞争很激烈的地方。不过,也是因为如此,有两个好处,一是大家见面说说笑笑,不会老是围着工作转。二是,男同胞们福利不错——这里中国女生质量还挺高。

关于第二点,有人说是因为我要求低。好吧,那我说数量多没意见了吧?

这里是乡下,人烟稀少。不过好处就是风景也美。Red cedar river的river trail是我夏天跑步的常去之处。一路上小桥流水,还有不时出现的野鸭野鹿,让跑步这个事情极有乐趣。

逛街的话,近的有eastwood, meridian, 远一点有tanger, prime outlet,再远底特律有somerset,再再远有Chicago,其实已经够平时周末出游之趣。

周围的小餐馆,质量当然比不上旧金山唐人街,但是平时易于停车,大家组成一个饭饭团去饕餮一两次,也是其乐无穷。

还有一点,就是这里的人都比较友善。可能是因为乡下,所以大家过的都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生活。简单就容易开心,尤其是成年人。

MSU的四月清晨

自从搬回了斯巴达村,自从决定早上骑自行车上下班,就有了这么一个以前没有的机会:拿相机记录上下班途中的MSU景色。其实我们学校还是很美的,而四月的天渐渐放晴,有了不少国内难得一见的蓝色。蓝天白云,还有清晨的低光,如果没有拿相机记录下来,都觉得有点对不住自己在这里剩下的不多的时光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Cherry Lane的清晨。那天在二楼,本已出门,看到这样的景色,决定折返,于是有了这张照片:
[singlepic id=1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Wilson Road公车站。30路公车是我们每一个曾是MSU新生的我们共同的记忆。
[singlepic id=2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Wilson Road,网球场附近。06年刚来才有自行车的时候,每天就是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。

[singlepic id=3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斯巴达村,村口Crescent road和Middlevale road交汇处。

[singlepic id=4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Harrison road上铁路小站。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。06年的第一天当TA上班,起床晚了,还被火车堵在这个路口,当时的心情真是觉得自己就要被解雇了一般。

[singlepic id=5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Trowbridge与Harrison交界处的大树。好像是柳树。

[singlepic id=6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Cherry Lnae边界处。

[singlepic id=7]

 

周五的幸福时光

周围的人大多都是忙碌的,忙着工作,或着忙着周末的家务,只有这两个东西交替的周五晚上,大家才有一个愉快的交集——买菜。

买菜这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,在我们这边可是一个关系着百万博士研究生福祉的事业。多少年轻貎美的小师妹,因为有了一个总是乐于助人,车接车送的师兄,而最终决定了自己的终生大事。感谢Meijer把店开得离我们学校那么远,无助的小师妹们才有了需要人帮助的理由。

不过还是有那么一些高风亮节的同志们,比如说三石,人家就会主动要求帮几位大姐,每周开车接送买菜。您可千万别恶意揣测,说人家想搞什么姐弟恋之类的东西,两位姐姐的小孩儿可是一个读初中,一个读小学。自从我的传统菜友成荫、小慧和小敏投奔祖国怀抱以后,我也弃恶从善,告别了和适龄女青年的幸福圈子,加入了三石的姐姐团。

于是乎啊,我和三石就在姐姐团的熏陶中,渐渐的形成了对于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由衷的欣赏。两位姐姐,一位来自书香门第,家中老父亲都在出书回忆自己的人生。可不是宋丹丹演的白云写的《月子》那种三天憋出六个字的主,人家可是正经西安文化人儿。另一位姐姐,做得是一手好菜。深得我心的是,这位姐姐是贵州人氏,和我老家的地理距离本来就近,饮食习惯也大同小异,所以上次2010年末,姐姐为了答谢我和三石的帮助,特意做了一锅水煮肉片,那味道叫一个正,那口感叫一个好,至今难忘。

这三年一代沟。两位深具传统美德的姐姐,和大多现今的年轻女子相去甚远,搞得我们常有感叹,是生不逢时啊。

姐姐们喜欢看电视,因此也喜欢我们家的HDTV。周五买菜,完事了正好一群人共赏佳片。加上咱家左邻右舍熟人众多的地理优势,所以凑上个七八来人,每人奉上一些橙子、香瓜、还有比如我时有熬煮的腊八粥,一个小小的学校宿舍客厅,简直跟戏台子一样热闹和丰盛。

戏台子搭了起来,上哪部戏就显得很重要了。三石这种成天只知道看新闻的知识分子我们是信不过的。群群和我,才是我们这帮人的广电总局。群群比较喜欢有内涵和深度的,像奥斯卡提名片啥的。我则是大众口味,跟着douban.com,排行榜一看,喜剧,言情为佳。只是,这些片子,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时有雷到姐姐们。比如一些早恋呀什么的片子。

比起电影院,我们的小影院有好些优点。我们会为了任何一个人接电话暂停,精彩段落可以重放,人没来齐不会开场。并且,大家可以随意讨论,还可以放肆地笑。最重要的,我们这里不收门票。

要毕业了,这个我待了五年的地方,有很多让我厌倦的东西,也有更多让我会记住一辈子的东西。周五的快乐时光,毕业以后回想起来,会是一件让我偷着一笑的开心往事吧。

故乡,异乡,外公的最后一课

2010年岁末,12月29日,外公与世长辞。

外公活到了91岁高龄,家里人说,丧事,已经可以当作喜事来办了。外公没有什么遗憾,家里子女孝顺,儿孙满堂,王家也有了孙子一辈的接班人,连丧事本身,都几乎惊动了整个洪雅县城。灵堂附近的花圈都被抢购一空。

从能够记事开始,外公便己经是一个老人。瘦高的个子,喜欢散步,看电视爱看戏曲,也喜欢对联。虽然年事已高,却有一种家长的威严。小时候记得他喜欢使唤外婆,后来真的老了,他其实已经需要大家的照顾了,也还是不改唠唠叨叨的脾气,因此这个大家庭里还闹过几次矛盾。外公的晚年,很平静。印象中,我在外地读高中了,每逢过年回外公家,总是和他聊不上几句话,因为他已经和这个时代绝缘了,我只能礼节性的问候身体,拜个年。除此之外,家里其他人便是各自的玩乐。外公外婆就坐在一旁,也不说话,就那么坐着,看着我们,偶然喝口茶,吐口痰。家里的满堂儿孙,打牌看电视聊天,自己都有自己的乐子,似乎,多他们也不多,少他们也不少。大家似乎,都不在意,也不介意。

直到,当我们真正失去这个人的时候,我们才发现,原来,我们一直,都在意着。

几个舅舅,我心里的硬汉,我从来没见他们流过泪,听说那天他们哭得很伤心。

我在意外公的什么呢?不是他的谆谆教诲,他其实从来就没有教诲过我。也不是他曲折的人生,外公的人生,其实我一直都不甚了解。

我想,我在意的,便是外公的目光。他看过我的童年,少年。我的成长中,那丝目光从末那么显眼,但也从末消失。我还在意的,还有外公和我的血缘。发现这个词造得很微妙,血缘,便也是一种缘。你来了,你走了,雁过无痕,世间却留下了你的缘。为什么你姓王,我姓文?是因为你今生和王家的缘,我和文家的缘。缘分,和父母的缘分,和朋友的缘分,甚至和万千路人的缘分,影响了我,造就了我。外公一去,这份缘断了,我心里,也有一部分东西没了。

目光,血缘,细细想来,不也就是所谓亲情?

旧的缘分逝去,新的缘分迎来。这两三年,大家庭里,先后有4个小生命诞生。他们,是和我们这一代人新的血缘。这种缘分,如果写在一本书上,就是家谱。

而外公,在最后的日子里,就做了一件让很多祖辈骄傲的事情:修家谱,修祠堂。

外公的家族,在可查历史上,最先可追溯到江苏一带,后来元末迁至湖广,明末再迁至四川。

原来,小时候觉得很自然的故乡,原本也是异乡。

我妈说,她的名字在家谱上面。不是很清楚我的名字是不是也会在上面,不过我妈说,只要她的名字在,我的也在。

那些从江苏迁至湖广的祖先,一定会很想家。后来,湖广也就成了家。

从湖广迁到四川的祖先,也一定很想家。后来,四川也成了家。

而我,来到美国4年,还不知道哪里是家,我将来的家。

06年8月11日的临晨,当我第一天来到这个地方,我不觉得这里是家。住的地方叫宿舍,吃的饭叫伙食,同寝室的人叫室友,一个办公室的叫同事。这些称谓里,没有一个“家”字。

后来,待久了,开始很自然的在下班的时候说,“回家了”。招待客人,开始说:“到我们家吧。”渐渐的,开始把这个住的地方,认作了家。

一起过来的同学,有些人爱扯皮,有些人很努力,大家很努力的交朋友,会有好些摩擦,会有很多时候,觉得这个不是我们南方人,那个不是我们四川人,甚至更多的都不是我们中国人。但我们还是磨合着,会有很多聚会,生日的时候会送上礼物和一些感人的话。有人要搬家了,一群平时的酒肉朋友们,突然变得仗义起来,纷纷主动帮忙。

直到有一天,有人对我说:“你要是回国了,我会很想你的。”正当自己都有点小感动的时候,旁边另一个人插上一句:“我会哭的哦。”

原来,在这边,我也有了家人。

回国,我也还是叫做“回家”。那里也有我的家人,和我的家。我有两个家了,在地球两端,隔得很远,但都离心很近。

情愿,或者不情愿,异乡,最后都可以成为故乡。我有过很多的遗憾,有过很多因为不在家乡,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支点的空虚。外公的家谱,突然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。

一个人,一个家族,生活在变。生活地点变了,生活方式变了,朋友变了,甚至连语言都变了。但在心里,要放下架子,尝试欣赏周围的人和物,有一天,这里说不定,就会成为故乡。

 

——作于外公去世后的2011年第一日

浩锅生日无奖问答

眼瞅着就要过生日了,首先谢谢那些还想得到我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们。生日是总结的日子,一个人自己总结有些无聊,干脆搞个问答题,大家一起找找乐:

1. 浩锅做试验发生过几次爆炸:

a) 一次;b) 两次;c) 三次;d) 四次;

2. 浩锅的实验项目的研究对象是:

a) 铁管;b) 钢管; c) 碳管;d) 吸管;

3. 浩锅会做以下哪种鸡:

a) 口水鸡;b) 辣子鸡;c) 大盘鸡;d) 基本只要是鸡浩锅都会做;

4. 浩锅的啤酒酒量是:

a) 一杯;b) 两杯;c) 两瓶;d)两件;

5. 浩锅出生于哪一年?

a) 1979年;b) 1989年;c) 1983年却被人当成1993年;d) 1993年却谎称自己是1983年;

6. 浩锅为什么喜欢自称“浩锅”

a) 喜欢浩浩荡荡的吃火锅;

b) 没啥,就是喜欢;

c) 这是四川话里对他暧昧的叫法;

d) 他喜欢做饭,而做饭要用锅。

7. 浩锅最喜欢的歌手是:

a) 刘欢;b) 梁静茹;c) 刀郎;d) 庞龙;

8. 浩锅最喜欢的位于兰辛村的餐馆是:

a) Texas Roadhouse 大牛排;

b) Hooters 热辣美眉;

c) Old Country Buffee 让你无从选择的自助;

d) Everyday 周末的中餐自助;

9. 浩锅为什么说自己有一半的性格是个女人?

a) 性情敏感;

b) 从小被母亲带大;

c) 喜欢室内装修;

d) 爱搞生活小情调;

10. 浩锅曾经做过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:

a) 主办过4次厨艺展示大会,并且有一次还因为打牌输掉还要负责洗碗;

b) 单刀赴会参加30多个印度人的聚会,并且留影,之后被朋友称为照片中最白的人;

c) 当了一会春晚总导演,并且登台出演猥琐主席,事后被称为本色演出;

d) 当副主席时因为认识新生最多,被无数男生奉为:“认识新生MM最多的人。”

每题1分,总分10分。8分以上,你是锅贴,4到8分,你是锅巴,4分以下,你是锅铲。

感谢大家一年来对浩锅的支持!

2010黄石之夏(攻略)

行程

第一天。从咱们兰辛东村出发,一路西行,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Omaha,住在了Carol Hotel Omaha。40多刀就一晚上,服务员态度恶劣,强烈不推荐此地,除非你跟我们一样想省钱。

第二天。从Omaha开到南达科塔州的Rapid City。本来打算直接去总统山(Mount Rushmore),结果天色不对,似有阵雨。于是直接去当地的Safeway进行了出来之后的第一趟补给。晚上在Hotel Alex Johnson过夜。

第三天。总统山上的总统们在阵雨中迎接了我们。雨水成流,让总统们都一个个泪流满面。之后前往怀俄明州的Cody。路上山路极为崎岖,到达Cody已经是晚上12点半。Cody的酒店都已经爆满,最后幸好找到了露营地,最后搭帐篷过夜。

第四天。进入黄石!游览黄石南部。安营扎寨,生火造饭。营地是Bridge Bay。很便宜,25刀左右一晚上。有厕所,厕所里有电,不过洗浴需要到4英里以外的Fishing Bridge。夜间行车有点危险。GPS有点失灵。

第五天。黄石北部游。在北部和蒙大拿交界处,有一处隐藏温泉点,入口隐蔽,但是绝对超值!具体怎么去,问问当地人吧。

第六天。返程,开回到南内布拉斯加州的Mitchell,住在速8酒店。

第七天。回家!

行车

租车。老田在ebay上买了Budget.com的coupon,最后算下来是7天一共$507.46。而且,本来在网上订的是Ford Escape。后来到租车点,一个和善的老大姐接待我们。老田和我大秀电眼迷魂大法,和老大姐攀谈起来,她一听我们要去黄石,当场给我们free upgrade到了Ford Explore。也就是从之前的Intermediate SUV到了Full size SUV。没想到,就这样,我们的行李也是刚好装下,而我们只有5个人,不过露营的必须装备占据了不少空间。

开车。路程很长,单程1550英里。最后开下来我们的行车总距离是3701英里,折合5956公里,也就是11912里。万里长征也就是这么远了。行车总时间60小时左右。我和老田换着开,但是还是难免有些腰疼。幸好,准备了不少音乐。iPod加上Aux线路,音乐不停。还有一车爱聊天的兄弟姐妹,一路上倒是没有觉得单调无聊。怀俄明州山路陡峭,标示坡度有7%,也就是每前进100米,下降7米。听上去挺小,但是,连续4英里这样的坡度,就可以让我们的福特探索号前轮刹车片滚烫,冷水一浇就会发出铁板烧的滋滋声。加上行李本来也多,所以停下来冷却刹车片成了必须。路上遇到了雷雨天气,电闪雷鸣。不过加油站店员告诉我们不用担心,车内很安全。心里想起中学时的法拉第筒原理,将信将疑。

认路。有了GPS,就容易把人养懒。山区行车,GPS却有可能指示失灵。大城市如芝加哥也会有同样的问题。所以及时搞到一张地图非常有必要。高速公路加油站小店一般都有卖。另外,就是最好预先调试好GPS的POI(Point of Interest)功能,特别是能提供附近的酒店,餐饮和住宿信息,并且附有电话号码。我们当时出现赶不到目的地的情况的时候,就靠GPS搜出来的信息才渡过难关。黄石公园入口会免费给你一张详解地图,多多使用。

野炊

生火。路上吃饭很简单,有钱就一切搞定。这里说说黄石里面的饮食。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买液化气炉。不过液化气罐上面的标示说,严禁和行李放在一起。为了安全起见,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。另一个选择,就是生火造饭。Bridge Bay有大木柴和小木柴两种柴火卖。价格5刀左右。小柴火很容易点燃,用一摞报纸引火即可。

食物。罐头食物是必备,因为易于储存。带上一些基本调料,还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。这里推荐大华的沙爹上汤火锅料包,用来煮一个番茄生菜面,香味清新脱俗,比初恋都要美好……Cooler,加上平时补给冰块,可以储存新鲜蔬菜,肉类,还有牛奶。Bridge Bay里面的General stores可以买到冰块。清晨阳光,新鲜牛奶,麦片一包,强壮咱斯巴达人!

炊具。炒锅一个,煮锅加盖。木头生火,问题有二。一是飞舞的小碳灰很多。二是锅底会被烧得很黑。所以,最好不要把家里最好的炊具带过去。

垃圾袋。自然美景,谁会舍得破坏?在沃尔玛扯它20个垃圾袋备用……Cody就有一个沃尔玛,这是补齐辎重的最后时机。

野营

安全。黄石里面野生动物很多。我们到达的前一天,Bridge Bay就闯进来过一只熊。不过这里的营地其实管理很好,有Ranger整夜巡逻,所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。但是,食物不能放在车外,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入车。不过帐篷和木柴可以扔在那里。

保温。睡袋的规格中,有一项是温度。20F是不错的选择。不过,8月份的黄石,临晨太阳升起以前,温度极低。所以,尽量把自己套得严严实实。我当时套了两件秋衣秋裤,一件衬衣,哥伦比亚外套,牛仔裤,两双袜子,还是在最后的拂晓低温中,感到脚底过凉。温差大是帐篷的一个特点,需要注意。

照明。露营区没有路灯照明。准备好手电,头灯。

结语

黄石美景,美在大气。不过,要顺利到达,还需细心,耐心,和恒心。希望这个攻略能够助你一臂之力。